视觉在五感中为发达,假如我们现在要制作芒果口味的糕点,将一款制作成白色,另外一款制作成黄色,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呈现黄色色彩的那一款,因为黄色让消费者更能联想到浓郁的芒果味。
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王蓓接受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采访时介绍说,食物在加工和熟制过程中,因为温度变化、水分流失或受到机械损伤等原因,内源性天然色素会发生一些改变,从而可能导致食物变色、褪色甚至失色。
颜色的改变比如水果、蔬菜等加工过程中发生的“褐变”(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),看起来确实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。因此,食品行业不得不考虑在必要的时候,通过加入食用色素——着色剂来改善因加工导致的食品天然颜色的劣变,“修复”和提升食品的感官属性,让消费者面对食品时产生心理愉悦和购买欲望。
而想要产品更安全、更健康、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观,天然色素是为食品增添色彩的。
《GB 7099-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、面包》规定,糕点(食品分类号:07.02)是指以谷类、豆类、薯类、油脂、糖、蛋等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,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料,经调制、成型、熟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,以及熟制前或熟制后在产品表面或熟制后内部添加奶油、蛋白、可可、果酱等的食品。
在中式糕点(月饼除外)(食品分类号:07.02.01)、西式糕点(食品分类号:07.02.02)、月饼(食品分类号:07.02.03)的生产制造中,可以使用天然色素如下:
红曲黄色素 红曲红 可可壳色 萝卜红 栀子黄 植物炭黑 天然胡萝卜素 甜菜红 高粱红
(食品分类号:07.02.01)在中式糕点(月饼除外)的糕点类别中,因为传统糕点外观和口味的不断创新,因此总能看到丰富的色彩。

